当前位置:公司新闻 >  新闻中心 > 

新闻中心

NEWS

请继续讲述气浮的技术细节和特点

时间:2025-06-17

气浮的技术细节和特点

技术细节

气泡生成与控制:

      气泡产生方式:通过溶气释放、机械分散(如叶轮气浮)或电解等方式产生大量微小气泡。气泡直径通常小于50μm时,吸附效率可提升50%。

      气泡与污染物结合:气泡与废水中的悬浮物、絮团等接触并黏附,形成“气泡-颗粒”复合体。复合体整体密度小于水,从而依靠浮力上浮至液面形成浮渣层。

      气泡大小的影响:气泡越小,表面积越大,与悬浮物颗粒的结合能力越强,分离效果越好。但气泡过细会影响上浮速度,需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气泡大小。

设备结构与操作:

      核心部件:包括旋转叶轮、固定盖板、整流板、刮渣装置等。叶轮直径一般为200-700毫米,转速900-1500转/分钟,线速度10-15米/秒。

      操作参数:气浮池有效水深1.5-2.0米,水力停留时间10-15分钟,气固比0.01-0.03升/克。

      刮渣系统:刮渣速度控制在50-100mm/s,逆刮减少扰动。浮渣厚度达3-5cm时自动触发刮渣。

影响因素:

      絮凝剂与浮选剂:投加絮凝剂可减少药量30%,浮选剂可提升杂质颗粒的表面特性,使其更容易与气泡黏附。

      温度与溶气效率:水温每升高10℃,溶气效率提升20%。但温度过高会降低泡沫稳定性,需根据水质调整。

yte.jpg

      气流速率:在保证气泡尺寸的前提下,提高气流速率对气浮有利。但气速过大可能导致气泡合并,降低分离效率。

特点

优点:

      高效固液分离:气浮池表面负荷高,水力停留时间短,池深浅,体积小,单位面积产水量提高4-5倍。

      浮渣含水率低:浮渣含水率通常小于96%,体积仅为沉淀池的1/10~1/2,排渣方便。

      增加溶解氧:气浮过程中水中溶解氧增多,浮渣不易腐化,有利于后续处理。

      适应性强:可处理低浊度、藻类、浮游生物等难以自然沉降的污染物,也可用于浓缩剩余污泥或回收有用物质。


缺点:

      能耗较高:处理每立方米废水比沉淀法多耗电0.02-0.04kWh,运营费用偏高。

      设备复杂:气浮设备需要专门的气泡发生器、溶气罐等,维护管理要求较高。

      气泡粒度限制:布气气浮(如叶轮气浮)产生的气泡粒度较大(一般不小于0.1mm),可能降低接触效率。

      悬浮物浓度影响:废水悬浮物浓度高时,减压释放器容易堵塞,需定期清理。



推荐产品